航天科工優化科技創新管理機製 探索科技型企業內部創業有效路徑

日期:21.12.08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航天科工)作為國家創新型企業,始終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持續完善科技創新體係和專業技術布局,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通過深化改革,優化科技創新管理機製,特別是圍繞製約軍工企業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的痛點難點,完善內部創新創業創造生態。“十三五”期間,航天科工新增國家級創新平台26個,組建應用基礎研究中心,成立未來實驗室、創新研究院、聯合實驗室和研究中心等新型研發機構,建設集團級創新機構103個;累計擁有發明專利近2萬件;新增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國防和省部級科技進步特等獎5項,中國專利金獎2項,自主創新能力持續提升。近年來,航天科工湧現出一批具有航天特色的科技型企業創新發展範例,航天二院206所(以下簡稱206所)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206所是我國導彈發射和發射控製技術的骨幹研究所,是航天科工地麵裝備總體單位,承擔了多型航天裝備科研生產任務。作為航天科工典型的軍工事業單位,206所在有力保障航天裝備科研生產任務基礎上,圍繞軍工企業創新成果多,但成果轉化效率不高,創新體製機製不完善等痛點難點問題,積極推動改革實踐,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內部創業與量化激勵管理方法。航天科工科技型企業內部創業與量化激勵機製在本次管理標杆創建行動中獲評標杆項目。

  一、打造原點創客平台,支撐員工創新創業創造

  在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號召下,206所把握航天科工國家級雙創示範基地建設機遇,加速內部雙創平台建設。通過組建“原點創客平台”,積極調動廣大幹部職工創新創業熱情。在基礎資源方麵,打造創客空間網絡平台和線下創客工作室,支撐創新團隊項目和課題研究;在創新管理機製方麵,構建技術成熟度評價指標體係,為創新項目的技術成熟度量化評價和各項目橫向“賽馬”機製提供保障。依托原點創客平台,催生了包括人體機能增強、微係統、先進發射等前沿技術在內的9個創新工作室,湧現出一大批市場前景廣闊的創新項目及科技創新成果。

  二、改革創新工作機製,激發員工創新創業激情

  圍繞傳統軍工研究型院所“創新創意苗子多、成功孵化產品少”的成果轉化“老大難”問題,航天科工製定並實施自主創新管理辦法、知識產權管理辦法、內部雙創成果轉化指導意見、加快創新成果產業化若幹措施等創新機製,並充分授權基層單位實施改革創新與試點工作。206所在政策引導下,以問題為導向,積極推動科技管理機製創新改革。

  一是優化組織管理模式。針對基礎類研究課題實施周期長、效果顯現慢的特點,206所區分一般工程項目與預研創新項目,構建差異化的組織架構和技術人員績效賽道。以集團級應用物理技術研究中心為依托,聯合來自清華、北大、中科院研究生院等國內頂尖院校博士,集中精力鑽研基礎研究,近年來取得諸多成果:人體機能增強領域正聯合清華大學、天津大學等高校組建產業聯盟,籌建國防科技工業創新中心;生控環保子係統成功打入空間裝備建設領域,衍生出空間微動力、水處理係統等一係列具有技術領先優勢的空間裝備新產品,為載人航天任務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是健全快速響應管理機製。針對創新課題研究特點,下放創新課題管理權,圍繞課題經費管理、物資采購等痛點環節打造創新特區,構建“快響研究團隊”,打破製約創新成果轉化的條條框框,讓創新運轉“快”起來,讓創新人員的心情“暢快”起來。

  三是完善創新工作保障。創新要有管理,更要守底線,管理上不光要精簡流程、“開綠燈”,還要在項目實施規範性上做好輔導。為指導創新團隊在供方選擇、外協外購管理、質量過程管控、法務管理、經營風險管控等方麵“做好功課”,206所組建了科技創新輔導專班,由科技委資深專家掛帥、各相關部門參加,在創新課題實施過程中為創新團隊提供清單化、係統性的政策谘詢輔導,確保創新研究高效率、項目實施規範化。

  三、探索量化評價機製,暢通創新成果轉化渠道

  客觀公平的創新成果評價是創新管理的重要保障。206所探索性提出“成果知本券”工作模式,遵循研發團隊“創新項目自治”原則,由團隊根據階段性貢獻比例,完成“知本券”分配,對創新成果實施量化評價。通過“一把尺子量到底”的方法,在產業化各階段推廣應用“知本券”,在成果許可轉讓、作價入股等環節,依據“知本券”確認“股份”,指導創新團隊實現成果確權和收益兌現,實現精準量化激勵,極大地鼓舞了創新熱情,有效提升了創新團隊成本意識、質量意識、市場意識。206所以“知本券”為確權依據,進一步探索建立“內創業事業合夥人”製度,目前已在空間微動力等5個項目中試點運行。

  通過改革創新,206所多項科技創新成果成功實現轉化。“設備精靈”項目通過成果作價入股,以個人團隊控股、206所參股、引進資本的方式,成立了航天科工第一個雙創公司。公司成立三年來,立足注冊地南京,已將業務拓展到北京、上海、山東等地,在市政建設、石油勘探、電力能源行業闖出一片天地,發展態勢良好;“單兵空調”項目通過技術交易市場掛牌成功實現技術轉讓。206所先後在洛陽、成都、深圳、西安、合肥五個城市布局研發中心,圍繞核心關鍵技術引進高端人才,已實現創新課題立項49項,多個產品實現產業化應用,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